山西省,简称“晋”,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相邻,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为界,黄河以东、以南与陕西省、河南省隔河相望。东有巍巍太行山,西有吕梁山脉,黄河天险,内有汾河、沁河、桑干河、漳河、滹沱河等众多河流,号称表里山河,得益于有利的地形,易守难攻,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。面积15.67万平方公里,人口3481万。
历史悠久,古为并州地,西周时期为周朝嫡系诸侯国—晋国,所以简称“晋”。
天下十二州的来历:
尧舜禹时期,大禹治水之后,按照河流山脉设置了九州:
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。
——《尚书·禹贡》
“舜以冀州之北广大,分置并州。燕、齐辽远,分燕置幽州,分齐为营州。”于是为十二州也,分别是:冀、兖、青、徐、荆、扬、豫、梁、雍、幽、并、营州。——《史记》
春秋时期,公元前636年,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后回晋,于临汾市曲沃即位。
公元前 453年,赵、韩、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,史称三家分晋,故山西又称“三晋大地”。
因为地处黄河以东,太行山以西,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这块地更多的使用过“河东”这个名字
秦朝以来,这里分为河东,太原,上党,雁门等郡,当时河东只是山西省晋南部分地区,大概运城周边。
经过朝代更替,河东面积逐步扩大,包括了整个山西,到了唐朝,设立河东道,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生于山西,世人称他“柳河东”。
明朝时期,开始使用山西这个名字。
下辖11个地级市,从北到南依次是:
1大同、2朔州、3忻州、4太原、5阳泉、6吕梁、7晋中、8长治、9晋城、10临汾、11运城。
1、大同市,位于山西省北部,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相邻,为首都之屏障,晋北方之门户,扼晋、冀、内蒙古之咽喉要道,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要冲,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面积1.4万平方公里,人口310万。
历史的原因,长期游离于中原政权之外,春秋时期为北狄所居,战国初期为代国,后并入赵地。
三国时期为乌桓、鲜卑所据。
五代十国时期,为后唐所占,公元936年,后唐叛将石敬瑭以割让大同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为条件,引契丹兵灭后唐,建立后晋称帝。至此大同先后被契丹、女真、蒙古族统治长达433年之久,使得中原汉族统治失去北方屏障,直到明朝建立大将徐达、常遇春收回失地。
燕云十六州,又称幽云十六州、幽蓟十六州,指的是中国北方以幽州(今北京)和云州(今山西大同)为中心的十六个州,包含今北京、天津北部,以及河北北部、山西北部地区。
具体包括:
燕(幽)州(今北京)、顺州(今北京顺义)、儒州(北京延庆)、檀州(北京密云),
蓟州(今天津蓟县),
涿州、瀛州(今保定河间)、莫州(河北任丘北)、新州(河北涿鹿)、妫州(河北怀来)、武州(河北宣化)、蔚州(河北蔚县),
应州(山西应县)、寰州(山西朔州东)、朔州、云州(今山西大同)。
大同境内历史文化深厚古迹众多,云冈石窟、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等景点
特产有大同刀削面、莜面等
2、朔州市,位于山西省北部,桑干河上游,内外长城之间,西北毗邻内蒙古。南北朝时期,北齐政权设置朔州。面积1.07万平方公里,人口178万。
下辖平鲁区、朔城区,
怀仁市,
右玉县、山阴县、应县。
历史上的“走西口”说的就是山西商人经右玉县杀虎口出关走向内蒙、新疆等地经商。
朔州市三面环山,盛产煤炭。
3、忻州市,古称“秀容”,位于山西省中北部,山脉纵横,山区高原占全市面积87%,自然资源丰富,佛教圣地五台山坐落于此,还有天下雄关雁门关等景点。面积2.5万平方公里,人口269万。
特产有沙棘果。
4、太原市,古称“并州”、晋阳,山西省会。三面环山,黄河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全市,地理环境优越,面积6909平方公里,人口446万。
秦始皇统一中国,分天下为36郡,设太原郡。
太原特产主要有清徐醋、刀削面等
5、阳泉市,位于山西省东部,西接太原,东隔太行山与石家庄市相望。面积4452平方公里,人口140万。
6、吕梁市,位于山西省西部,因吕梁山由北向南纵观全境而得名。面积2.1万平方公里,人口约372万。
境内著名景点有天下黄河第一湾、酒都杏花村、武则天纪念馆、北武当山……
7、晋中市,位于山西省中东部,东依太行山,西临汾河,面积1.64万平方公里,人口338万。
境内旅游资源丰富,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,平遥古城、晋商民俗文化园、乔家大院、王家大院等
8、长治市,古称上党、潞州、潞安,地处晋东南,晋冀豫三省交界,东倚太行山,西屏太岳山,与临汾市接壤。长治得名于明嘉靖八年(1529年),取长治久安之意。面积13955平方千米,人口314万。
下辖4个区,8个县,11个县级市:
潞州区、上党区、屯留区、潞城区,
襄垣县、平顺县、黎城县、壶关县、长子县、武乡县、沁县、沁源县,
古交市、高平市、怀仁市、介休市、永济市、河津市、原平市、侯马市、霍州市、孝义市、汾阳市。
9、晋城市,古称建兴、泽州,位于山西省东南部,东、南依太行山、王屋山二山与河南交界,控扼晋豫咽喉,俯视千里中原,有“三晋门户”之称。面积9490平方公里,人口231万。
10、临汾市,古称平阳,位于山西西南部,西边是黄河、汾河,东边是沁河,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。历史底蕴深厚,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,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帝尧(唐尧)以平阳为都,因此有“华夏第一都”之称。面积2.03万平方公里,人口390万。
下辖1个市辖区,14个县,2个县级市:
尧都区,
曲沃县、翼城县、襄汾县、洪洞县(苏堡镇、马牧村、万安镇)、古县、安泽县、浮山县、吉县、乡宁县、大宁县、隰县、永和县、蒲县、汾西县,
侯马市、霍州市。
著名景点有洪洞县大槐树、壶口瀑布……
洪洞县大槐树
中国历史上经历过许多次人口大迁徙,西晋有衣冠南渡、唐朝有安史之乱、北宋有靖康之变,近代有闯关东、走西口、下南洋等
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一次时间跨度漫长规模宏大的大移民,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宋室南迁,到明朝洪武、永乐形成高潮,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,前后约700余年的时间,大量的人口从山西洪洞迁出到全国各地,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,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,遍布河南、山东、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,繁衍生息,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,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了许多人心灵的故乡。洪洞县建有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。
11、运城市,古称河东,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因盐运之城而得名,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,史称“盐运专城”。是人类最早食用盐、开始冶炼和农耕文明的地方,外滨黄河,内有中条山,被誉为“表里山河”面积1.4万平方公里,人口471万。
地理环境
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,丘陵起伏,沟壑纵横,东边是太行山,中间由北往南是恒山、五台山、太岳山等,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干的黄土高原,自北向南分布有七峰山、洪涛山、管涔山、芦芽山、云中山、黑茶山、关帝山、紫荆山、龙门山等主要山脉,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。地跨黄河、海河两大水系,有汾河、桑干河、滹沱河等一千多条河流。
人文历史
山西历史悠久,五千年文化积淀,文化深厚,名人辈出,名人主要有大禹、晋文公、荀子、司马迁、关羽、王勃、王之涣、柳宗元、司马光、吕洞宾等
东汉时期,道教在山西基本形成,少数地方修建了道教庙观。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统治山西道教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期,宋朝时候丘处机曾在这里修道,他以一己之力影响了成吉思汗,俗话说盛世佛,乱世道,道士在天下大乱时起过积极的作用。
世世代代的山西人勤劳朴实的四处奔波,明末清初,诞生了很多商人,他们走西口,走南闯北,创下了辉煌的家业,成就了赫赫有名的“晋商”传奇,迄今,乔家大院、王家大院的故事还广为流传,成了有名的景点。
风景名胜
山西自然风景、名胜古迹众多,名人辈出,北有大同的(云冈石窟、北岳恒山),晋中的(平遥古城、乔家大院、曹家大院、王家大院、民国首富孔祥熙故居),临汾的(洪洞县大槐树、云丘山全真教丘处机修道处,黄河壶口瀑布景区),长治的太行山大峡谷、灵空山自然保护区、上党门等,运城(关公故里)。
特色美食有临汾牛肉丸子面、乡宁饸饹面、黄河大鲤鱼、洪洞小酥肉、乡宁枣花馍,壶关羊汤、上党腊味驴肉,大名鼎鼎山西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