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挂车是国内交通运输业中应用比较广的一种车型,具体又可以细分成栏板式、仓栅式、低平板式、厢式、罐式、集装箱式、骨架式等种类,可以满足大部分货物的运输需求。
那半挂车为什么叫“半挂”车呢?
其实这主要是由半挂车的结构决定的,半挂车的车轮一般安装在车厢后端,不能实现独自站立,需要将挂车的前端搭在牵引车后方的鞍座上,由挂车和牵引车各自承担一部分的车厢重量,牵引车在给挂车提供向前的牵引力的同时,还要提供向上支撑货物的力,挂车只承担了一部分的货物重量,因此称为“半挂车”。
与全挂车对比,则能更直观地理解“半挂”与“全挂”的区别。
一般情况下,全挂车车厢前端与后端分别安装了车轮,因此可独自实现平稳站立,与牵引车连接的时候,车厢也不需要搭在牵引车上,只用牵引装置连接即可,牵引车给全挂车提供的只是一个向前的拉力,不分担货物重量,换句话说货物重量全部由挂车自己承担。
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,新的运输车型也不断涌现,比如中置轴挂车、汽车列车,不管从政策推广上,还是货物装载空间上,似乎都比半挂车要占优势。那是否说明半挂车的发展前景变小了呢?
其实并非如此。
首先,从车型上看,虽然中置轴和汽车列车的推广风头较盛,可缺点也不容忽视:更矮的底盘提高了车辆对路况的要求,遇上坑洼路况不占优势;技术不够成熟,跑起来容易上下或左右摆动,行驶稳定性差;牵引车与车厢之间的间隙较小,遇上紧急制动车厢由于惯性会往前推,安全性较差;多节车厢行驶稳定性差,容易甩尾或打滑,驾驶难度相当高;另外就是价格偏高,受到购置成本的约束较大,因此这两种车型始终不温不火。
其次,从国情上看,我国国土面积辽阔,地形较为多样,运输路况复杂,不同区域的路网建设水平存在差异,对车辆的灵活性、便捷性、适应性和通过性要求高;近几年运输大环境一直不算太好,运费普遍偏少,车主们更易于接受前置成本低、对货物适应性强的车型,从这一点上看,相比新兴车型,半挂车毕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,优势相对更大。
另外,从国外运输市场看,欧美地区不管是交通工具还是运输技术,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,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一些发展趋势,比如轻量化、标准化、专用化、智能化、远程控制等,一定程度上也是与欧美看齐,换句话说,欧洲物流运输业发展的今天可能就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发展的明天。可在目前的欧美国家,半挂车承担的运输量几乎占据着总运输量的70%-80%,由此可见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国内的半挂车仍将占据运输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