鄱阳湖
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,位于江西省北部,古时候称彭泽、彭蠡泽等等,据说,因为湖中有鄱阳山,故而得名鄱阳湖。
鄱阳山在哪?
清同治年间《鄱阳县志》记载,鄱阳山,去城西北百十五里鄱阳湖中,初名力士山,亦名石印山,唐改今名。
有人认为,隋朝的时候,彭蠡泽湖面已向南扩展到鄱阳县域附近,从此始称鄱阳湖。
鄱阳湖历代变迁,甚至说频繁,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变化非常明显,据报道,2023年2月27日,鄱阳湖水体面积约1044平方公里,较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小了约21.8%,较去年同期缩小约30.5%,为近十年来同期"最瘦"。
不过,受强降雨影响,鄱阳湖的面积,变化明显,2024年7月4日,湖区通江水体面积扩大至4030平方公里,今年首次突破4000平方公里。
所以说,简单的从丰水期和枯水期来看,不能看出鄱阳湖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,不过2021年曾有媒体报道,鄱阳湖萎缩至200平方公里 曾达到5000平方公里。令人忧心的是人为破坏肆意开发现象的日趋严重,有关部门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鄱阳湖水域被侵占。
由此看来,除了自然因素,人为因素,也是影响鄱阳湖水位和水域面积的重要因素。
洞庭湖
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,地跨湖南、湖北两省,古称云梦泽,孟浩然有诗云,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自古以来,更有“八百里洞庭湖”之说。可见洞庭湖之烟波浩渺,那么,洞庭湖到底有多大呢?近些年,有何变化?
洞庭湖的形成,源于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,导致洞庭湖地区地壳上升,一些地方凹陷,形成了湖泊,历史上,洞庭湖的鼎盛时期,大概是清道光年间,湖面达6000平方公里,这个面积比现在的鄱阳湖还要大许多,不过相对于古老的云梦泽来说,还只是九牛一毛,据说云梦泽曾达4万平方公里,不过清咸丰年间开始,洞庭湖就逐渐萎缩,曾经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,变成了第二大淡水湖,1949年的时候,还有4350平方公里,到1978年时,就缩减至2691平方公里。
根据岳阳市官网的介绍,20世纪90年代末,据水利部门测算,(洞庭湖)有面积2579.2平方公里(一说2740平方公里)。
不同的数据,可能有些出入,但总体来说,洞庭湖变小了,这是不争的事实,是何原因呢?
这里面有自然因素,也有人为因素,比如江河泥沙导致的淤塞,这就是自然因素,而人为因素,更加复杂,从唐宋年间开始,垦殖活动就增多,但影响并不大,清朝中期,与湖争地,势头渐长,到1949年,围垦面积就达到了590多万亩,2018年,有媒体报道,洞庭湖中围3万亩“私人湖”,省市县三级政府都拆不掉?同年央视报道,洞庭湖私人建堤圈地3万亩引争议 7200米堤坝今天全面拆除。
圈地干什么?
央视的报道说,私营老板夏某安发现其承包的芦苇地不太挣钱,于是建堤圈地,在里面开始从事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。
由此看来,洞庭湖变小,人为因素之害,远胜于自然因素。
中国五大淡水湖,或许都有类似的问题,
湖泊的形成,是大自然的构造,具有调节河川径流、发展灌溉、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、繁衍水生生物、沟通航运,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,是人与自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,特别是雨季,起到了蓄水作用,人为因素的干扰,势必遭到大自然的反噬,保护湖泊,刻不容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