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云:“秋赏菊,冬扶梅,春种海棠,夏养牵牛。”夏秋时节,牵牛花在拂晓准时开放,有“花钟”之称,在土坡、栏杆、电线杆、树上,经常能看见它们努力生长着,像无数只小喇叭在朝天歌唱。它们白的素洁、粉的温馨、蓝的典雅、紫的庄重……在片片绿叶的衬托下,绚丽多姿,有时候花冠中含着滴滴晶莹的露珠,显得越发清新。牵牛子就是牵牛花的种子,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药材,它味苦性还能泄水,消肿也能化痰止咳更能杀虫止痛,不过牵牛子入药以后也有一些副作用存在,如果服用不当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。
牵牛子因颜色不同而有黑丑、白丑之分。据调查,白丑为开白花的裂叶牵牛种子;黑丑为开蓝紫色花的裂叶牵牛种子和圆叶牵牛种子。
中医
中药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。秋末果实成熟、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,晒干,打下种子,除去杂质。本品气微,味辛、苦,有麻感。以粒大、饱满者为佳。生用或炒用,用时捣碎。
中药牵牛子性味苦,寒;有毒。归肺、肾、大肠经。具有泻水通便,消痰涤饮,杀虫攻积的功效。
注意:孕妇禁用。不宜与巴豆、巴豆霜同用。
牵牛子为种子类药物,因“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,故此名之”。别名有丑牵牛、黑丑、白丑,二丑等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近人隐其名为黑丑,白者为白丑,盖以丑属牛也”。
《本草纲目》
牵牛,自宋以后,北人常用取快,及刘守真、张子和出,又倡为通用下药,李明之目击其事,故著其说极力?之。牵牛治水气在肺,喘满肿胀,下焦郁遏,腰背胀肿,及大肠风秘气秘,卓有殊功。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,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,暗伤元气也。
一宗室夫人,年几六十,平生苦肠结病,旬日一行,甚于生产,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,服硝、黄通利药则若罔知,如此三十余年矣,时珍诊其人体肥,膏梁而多优郁,日吐酸痰碗许乃宽,又多火病,此乃三焦气壅滞,有升无降,津液皆化为痰饮,不能下滋肠腑,非血燥比也。润剂留滞,硝、黄徒入血分,不能通气,俱为痰阻,故无效也。乃用牵牛末,皂荚膏丸与服,即便通利,自是但觉肠结,一服就顺,亦不妨食,且复精爽。盖牵牛能走气分,通三焦,气顺则痰逐饮消,上下通快矣,外甥柳乔,素多酒色,病下极胀痛,二便不通,不能坐卧,立哭呻吟者七昼夜。
医用通利药不效,遣人叩予,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,壅胀隧路,病在二阴之间,故前阻小便,后阻大便,病不在大肠、膀胱也。乃用楝实、茴香。穿山甲诸药,入牵牛加倍,水煎服,一服而减,三服而平。牵牛能达右肾命门,走精隧,人所不知,惟东垣李明之知之,故明之治下焦阳虚,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,入佐沉香、杜仲、破故纸。官桂诸药,深得补泻兼施之妙,方见《医学发明》。又东垣治脾湿太过,通身浮肿,喘不得卧,腹如鼓,海金沙散,亦以牵牛为君,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,但贵施之得道耳。
《本草乘雅半偈》
牵牛子。气味苦寒,有毒。主下气,疗脚满水肿,除风毒,利小便。
【核曰】处处有之。黑白两种,黑多野生,白多种莳。二月生苗引蔓,缠绕篱落,高二三丈。黑,蔓有白毛,断之出白汁;叶作三棱,如枫树叶;花不成瓣,微红带碧,如旋覆鼓子花状,日出则开,日西则萎;实有蒂裹,生青枯白;核与棠梂子核一样,但色深黑耳。白,蔓无毛,有柔刺,微红色,断之出浓汁;叶圆无棱,有斜尖,如薯蓣、何首乌叶;花小于黑,浅碧带红,开萎亦同;实蒂长寸许,生青枯白;核大色白耳。其实嫩时,蜜煎为果,呼作天茄,谓其蒂如茄也。多食损人脾,泄人气。修事:晒干,淘去枯浮者,再晒干,酒润蒸之,从巳至未,缓火焙燥,舂去皮用。
仲淳先生云:黑白牵牛子,自宋以后,北人尝以取快。李明之著有传,极力辟除。若果水气射肺,致喘满大腹及大肠风秘,下焦郁遏者,卓有殊功。倘属血分,或脾胃薄弱,虽有痞积,切勿取快一时也。
【参曰】牵牛子,星名也。何鼓谓之牵牛。何鼓,儋荷也。故楚人呼牵牛曰儋鼓。又星纪,斗牵牛也。牵牛斗者,日月五星之所终始,故曰星纪。牵牛子者,十二子丑为牛。牛,隐语也。盖天开子,地辟丑,黑白气分为两,人生寅而三才具。然则牵牛子者,以开以辟,以生之为功用也。故祭星曰布,布者,取其象之布散也。《经》云: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因于气为肿,四维相代,形气乃绝。是以气上则升不布,气下则布不升。牵牛子儋荷布散以为功,故可待越升以为眚。第性偏陨堕,但可施于形气之阳有余,不可加诸藏神之阴不足,为用不可不慎也。
花萼日出开,日西萎,即日散为星之为象,昼呼夜吸之为用。四维相代,形气乃绝。为水为肿者,此以风毒为因,水亦风水为水矣。仍使之升而布,布而升,互为制节,无偏废矣。
《本草正义》
牵牛,善泄湿热,通利水道,亦走大便,故《别录》谓其苦寒,至李氏东垣,以其兼有辛莶气味,遂谓是辛热雄烈。按,此物甚滑,通泄是其专长,试细嚼之,惟其皮稍有辛味,古今主治,皆用之于湿热气滞,实肿胀满,二便不通,则东垣以为辛热,张石顽和之,亦谓辛温,皆属不确,当以《别录》之苦寒为正。又莶气戟人喉舌,细味之亦在皮中,所谓有毒,盖即在此。古方中凡用末子,均称止用头末,正以其皮粘韧,不易细碎,只用头末,则弃其皮,而可无辛莶之毒,颇有意味可思。《别录》主治专破气分壅滞,泄水湿之肿满,除风利便,固皆以实病言之,此药功用,固已包举无遗,甄权申之,则日治痃癣气块,利大小便,东垣谓除气分湿热,三焦壅结;濒湖谓逐痰饮,通大肠气秘、风秘、杀虫。亦皆主结滞壅塞立论。而甄权乃又谓除虚肿,则误矣。《日华本草》谓治腰痛,盖亦指湿热阻塞,腰脊不利之症,惟言之殊不分明,究属非是。
不良反应
中药牵牛子能引起肠黏膜充血而诱发子宫出血及月经过多,并易引发流产或早产。大剂量可刺激胃肠黏膜,表现为呕吐、腹痛、腹泻及黏液血大便,还可刺激肾脏,出现血尿。严重者可损及中枢神经系统,发生语言障碍、昏迷等。
现代药理
中药牵牛子主要含苷类成分:牵牛子苷等;生物碱类成分:裸麦角碱,野麦碱,田麦角碱等;有机酸类成分:咖啡酸,咖啡酸乙酯,肉桂酸,阿魏酸,绿原酸,绿原酸甲酯等。还含脂肪油及糖类等。牵牛子苷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,刺激肠道,增进蠕动,异致强烈的泻下;其黑丑、白丑泻下作用无区别。在体外实验,黑丑、白丑对猪蛔虫尚有一定驱虫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