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
在民间有一句俗语“清明烧前,寒衣送后”,有的地方也称之为“早清明,晚十一”,其实意思都差不多,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,在寒衣节祭祀的时候,时间是非常重要的,不能够太早,那为啥会有这样的说法呢?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下。
【1】清明烧前是啥意思?
老话有:“清明烧前不烧后。十一烧后不烧前”。清明指的的就是传统祭祀节日清明节,烧我们可以理解为祭祀,也可以片面的理解为烧纸钱,不过我觉得第一种更为靠谱一些。清明烧前,就是提醒我们,上坟祭祀的时候,宜早不宜迟。
按照老一辈人的说法,清明节的时候,是农事的开头,而且又恰逢是雨水天气,忙罢麦子又是玉米谷子,夏秋两季都赶趁人,人们不能分身。为此,清明节祭祖烧纸,又叫关鬼门。因为人们马上要忙起来了,顾不上阴间的鬼了,就祭拜一下,先把它们关起来。等到秋收之后,冬日农闲回来了,上坟烧纸送寒衣,兼开鬼门。为此在清明节之前,提前祭祀会比较好。
此外,从气候上来看,清明节之前,天气会开始暖和起来,阳气上升、阴气下降。越是往后,阳气越旺盛,这样也不利于祖先来领钱。
【2】寒衣送后要怎么理解?
寒衣,就是我们说的寒衣节,也就是说寒衣节祭祀的时候,适合晚一些,不适合太早。潘荣陛在《帝京岁时纪胜·送寒衣》中说:“十月朔……士民家祭祖扫墓,如中元仪。晚夕缄书冥楮,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,于门外奠而焚之,曰送寒衣”。这里有一个词非常的重要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那就是“晚夕”,所谓的“晚夕”就是指的的傍晚或者是晚上。
也就是告诉我们,在寒衣节祭祀的时候,一般是在晚上,那么这也比较符合寒衣送后的一个说法,这个后指的就是祭祀的时间,清明节一般是早上或者是下午,但是寒衣节,则是下午或者是晚上。它的习俗,更多的是像中元节一样。
【3】寒衣节祭祀时间,为啥不可太早?
寒衣节的传说有很多,其中就有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一个说法,这个小时候在电视剧当中,也印象相当的深刻,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,寻到长城脚下,不想丈夫已死,被埋筑城墙里。后来把长城都给哭倒了。
从这个故事当中,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,一般送寒衣,都是在天冷的时候,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、经商、求学的游子,以示牵挂和关怀。也就是说,送寒衣最终的目的,就是为了御寒,后来逐渐演变成缅怀先人。
天气还不够冷的时候,送去寒衣自然也不太合适,所以晚一点祭祀,相当来讲,也没有特别大的关系,反之还会起到好的效果。
还有一种说法是,寒衣节当天鬼门才会再次打开,如果过早的话,那么显然先人是无法收到你送去的寒衣,那么祭祀的作用也不大,反之晚一点,他们就可以收到钱和寒衣,能够去抓紧置办过冬的衣物,从而可以更好的度过寒冷的冬季。
寒衣节祭祀的时间不能太早,无外乎有两种说法,第一种,过早烧去寒衣,鬼门还没有打开,先人就收不到钱财还有衣物;第二种,烧寒衣,是在天冷的时候,阴气比较旺盛的时候,如果过早的话,阳气上升之时,先人也不便来取走这些衣物和钱财。所以送寒衣不宜太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