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典籍摘要: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:“味辛,平,有毒。主五劳七伤,利五藏,下血寒气。破积,止痹,散脓。”
《长沙药解》黄元御:“味甘,气平,性滑。入足阳明胃、手阳明大肠、足厥阴肝经。润肠胃之约涩,通经脉之结代。”
《饮片新参》王一仁:“香润,甘平。养脾液,润大肠,通便闭。”
《本草新编》:“味甘,气平,无毒。入阳明大肠经及足太阴脾脏。益气补中,催生下乳,去中风汗出、皮肤顽痹,润大肠风热结涩便难,止消渴而小水能行,破精血而血脉可复。”
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补中益气,久服肥健。”
《药品化义》:“麻仁,能润肠,体润能去燥,专利大肠气结便闭。凡年老血液枯燥,产后气血不顺,病后元气未复,或禀弱不能运行者皆治。”
《本草经疏》:“麻子,性最滑利。甘能补中,中得补则气自益,甘能益血,血脉复则积血破,乳妇产后余疾皆除矣。”
《食性本草》:“润五脏,利大肠风热燥结。”
《本草备要》:“缓脾润燥,治阳明病胃热汗多而便难。”
二、现代研究:
成分:主含胡芦巴碱、甜菜碱、胆碱、木犀草素、牡荆素、荭草苷,以及酚类蛋白质、多种脂肪酸等。
作用:本品有缓泻、降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、抗氧化、延缓衰老、降血压等作用。
药理:有降压作用和滑润性缓泻作用。
临床报导:服食过量火麻仁中毒,大多在食后1~2小时内发病,最长12小时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肢麻、烦躁错乱、脉搏增速、瞳孔散大、昏睡以致昏迷。